第(1/3)页 时光匆匆,转眼就到了二月底。今日郭氏给吴咏和成昭安排了一个采摘榆荚的活。 说起榆荚,吴咏首先想到后世的一句谚语:阳春三月麦苗鲜,童子携筐摘榆钱。 这榆荚其实就是榆树的种子,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,又名榆钱儿。 新生出来的榆荚脆甜绵软,清香爽口,又因它与“余钱“谐音,乡下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榆树,讨个好彩头。 前世的吴咏,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乡下,每年到了农历三月,可是不少吃这榆荚。凉拌生吃,裹面蒸着吃,炒着吃,煮粥吃等等。 他没想到这汉代就有吃榆荚的习俗了,不过他很好奇,这时候很多百姓家还不知道面粉的做法,他们吃怎么吃这榆荚的。 因此他在采摘的时候,问了成昭这个问题。 不承想,成昭竟然嬉笑道:“还能怎么吃咧,生吃呗!一会回去,咱们将刚采下来的榆荚洗净,放入盐巴、酱汁、陈醋、葱花、芫荽等一起拌匀,就着汤饭,可好吃了。” “还有呢?”吴咏继续追问道。 成昭歪着头想了一下,然后舔舔嘴角道:“祖母在煮米粥或者麦饭的时候,会抓一把榆荚放在里面,吃起来滑口喷香,这可是你最喜欢吃的食物了。” 说到这里,成昭忽然咯咯笑了起来,指着吴咏道:“难道你忘了,去年的这个时候,你因为吃多了榆荚麦饭,还闹了几天肚子呢。” 吴咏大汗,急忙转移话题道:“这槐树怎么还不开花?我还想弄些槐树花吃呢!” 在吴咏的来自后世的记忆中,榆荚长成的时候,也是吃槐树花的时候。可是他刚才路过那几棵槐树前,却没发现一点开花的迹象,这就让他有些奇怪了。 成昭听吴咏这样说,顿时惊呼一声,指着他说道:“你呀,怎么就是不长记性,去年的时候,你因为吃这槐花,就中毒了,脸都肿了好几天呢,可把祖母给急坏了。” 说完,她双眼恶狠狠地瞪着吴咏,气呼呼地说道:“若是让我发现你再吃这槐花,我今后就再也不理你了。” 吴咏听成昭这样说,差点脚滑从树上掉下来,他在前身的记忆中搜索,还真找到了这些相关的糗事。 多吃榆荚,是因为他那时候,很久没吃过青叶菜了,看见爽口青翠的榆钱,忍不住就多吃了些。 而吃槐花,则是因为他觉得这槐花吃起来甜甜的,就忍不住生吃了几口,谁知道竟然真的中毒了。 通过记忆中的对比,这时吴咏才发现,时下的槐花跟后世的槐花真有很大的区别。 首先是颜色的不同,这时的槐花是黄色的,而后世的可食用槐花都是白色的。 其次是花期,这时的槐花花期是农历六七月份,正值夏季,而后世的可食用槐花花期却是三四月份。花期差了这么多,肯定不是同一品种了。 他刚才还一直纠结这汉代的人怎么不吃槐花,原来是有毒啊!他现在可不是原身那样的痴傻人士,有毒的东西,就算给他吃,他也不敢吃啊! 就这样吴咏再三保证以后不吃槐树花,这才让成昭重新与他说笑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