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于是吴咏也不多说,接过任老三手中的大布袋,从里面掏出各种小的布袋来。 最后一数,好家伙,竟有八个之多,难道这些真的都是瓜种?若是在后世的时候,吴咏还能相信有这么多种瓜,可是现在是汉代啊,按照他知道的那些史料,此时很多品种应该还没传过来。 就比如南瓜和笋瓜,原产地都是美洲大陆,要等大航海之后才会从那边流传开来。 带着这样的疑问,吴咏先打开一个小布袋,是冬瓜的种子,话说这冬瓜也是春三月开始种的吗? 怪不得这家伙可以长这么大,原来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生长啊!不过他还没开口,朱里典就解释道:“这是白瓜,《本经》有记载,经霜后,皮上白如粉涂,其子亦白,故又名白冬瓜。”吴咏还是第一次听说冬瓜叫白瓜的说法,不过确实如朱里典说的,冬瓜先是青色,长成后变成白色。 接着吴咏打开第二个小布袋,是甜瓜的种子。 “这是甜瓜,又名香瓜,《本经》记载其果梗,也就是瓜蒂,可入药。”好吧,吴咏又涨知识了,后世之人都是吃瓜,很少有人去注意它的果梗。 吴咏打开第三个小布袋,是瓠瓜的种子。 “这是瓠瓜,又名壶卢,《幽风》云:‘七月食瓜,八月断壶’,可做水瓢用。”葫芦啊,吴咏知道了,后世还专门演化出匏艺,就是用预先制作好的模具套在幼小的葫芦上使葫芦按照模具生长,长出各种奇形怪状,可是收割了不少人。 其实吴咏不知道的是,朱里典说的 “壶卢”,与他印象中的葫芦并不是一回事。接着,吴咏打开第四个小布袋,是黄瓜的种子。 这时朱里典也不开口了,他确实不知道这个种子,众人都看着吴咏,想听他的解释。 吴咏笑道:“这是黄瓜,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种子。”众人一愣,朱里典有些疑惑地问道:“我记得张骞出使西域时,没有带回这个黄瓜的种子啊!倒是有一个叫胡瓜的,果实呈长圆形或圆柱形,熟时黄绿色,表面粗糙。”这回轮到吴咏愣住了,这时他才想起,后世的一个记载。 相传黄瓜的原名叫胡瓜,可建立后赵的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,也被叫作胡人。 所以他建国之后就明令禁止,无论说话还是做文章都不能出现 “胡”字,否则一律斩首。有一次石勒在朝会上故意指着一碟胡瓜问大臣樊坦:“此为何物?”樊坦知道皇帝是故意考量,他便说:“紫案佳肴,银杯绿茶,金樽甘露,玉盘黄瓜。”从此胡瓜不得不改名为黄瓜,一直被后人延续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