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吴咏飞速思考着,突然他想到了,这位应该就是侯览死后接替中常侍位置的那位吕强吧。 按照记载,吕强少时入宫成为宦者,初入皇宫就很受大太监曹腾的赏识,被识为心腹而重用。 后来曹腾任中常侍大长秋,封为曹亭候时,提拔吕强为小黄门。到刘宏登基时,吕强升为中黄门,等过两年侯览畏罪自杀后,吕强会接替他中常侍的位置。 后世史料记载,吕强为人清正忠诚,奉公守法。天子刘宏封他为都乡候,吕强坚决不接受。 光和七年,黄巾起义爆发,天子刘宏问计于吕强,吕强提出 “先诛杀皇帝左右贪污腐化官员,大赦党人,考察刺史及秩二千石官员的优劣”的意见被天子刘宏采纳。 之后,吕强的意见引发中常侍赵忠、夏恽等的不满,于是共同诬陷吕强与党人共议朝廷,经常读霍光传,想废帝另立皇上。 并说吕强兄弟所在的地方都贪污枉法。天子刘宏很不高兴,派中黄门持兵器召吕强。 吕强生气地说:“我死,国家就会乱起来。大丈夫尽忠国家,岂能听从狱吏的处置!”于是吕强不愿意在牢狱中受辱,就在外面野草中自杀。 于是赵忠等人更坐实吕强的罪行,将他的宗亲收捕,并没收了全部财产。 想到这里,吴咏又想起这吕强和曹腾的养子曹嵩称兄道弟,为世交。曹操称吕强为世伯。 吕强还有一个兄弟叫吕伯奢,怪不得他要去大司农府办事呢,原来是去见老朋友曹嵩啊。 想到曹嵩,吴咏又想起曹腾和曹嵩的一些资料来。曹腾的祖先原姓是夏侯。 此应追溯到汉朝开国之时,当时刘邦跟前有个名臣是曹参,也就是曹节的祖宗。 在当时曹参手下有个姓夏侯的将军,对其忠心耿耿,后来曹参让其改姓为曹,这就是沛国谯县曹氏与夏侯氏互称兄弟的原因,其实他们本来就是一家。 曹家在曹腾的父亲曹萌那一代开始衰落,曹腾的父亲为了振兴曹家,于是把幼子曹腾送到朝廷当官宦,本是为了庇荫本家子弟。 曹腾在汉安帝时,升为黄门从官。永宁元年,刘保被立为皇太子。邓太后诏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侍奉皇太子读书,曹腾入选。 太子特别与他亲爱,饮食赏赐,与众有异。及刘保即位,曹腾由小黄门迁中常侍。 本初元年,曹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迎立汉桓帝有功封侯,曹腾被封为费亭侯,迁大长秋,加位特进。 曹腾在宫廷三十余年,奉事四帝,未尝有过。好进达贤能,他所推荐的陈留虞放、边韶、南阳延固、张温,弘农张奂、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,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