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 地裂又逢雨雹-《人在汉末,种田起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汾渭地震带”。这时的河东,恰好地处地震带之上。在《后汉书》中,河东地区的地质灾害极为频繁,

    “山崩”、

    “地陷”等记载,俯拾可见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,河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。

    但这还不是最困扰百姓的,一到秋冬季节,胡人的侵袭,才是最要命的。

    自汉光武时代开始,匈奴就曾屡次入寇河东,洗劫百姓。河东由于与并州南部接壤,同时被上党、西河包裹,因此紧邻胡人。

    人所共知,东汉、魏晋时期,并州是安置南匈奴的大本营。自窦宪

    “燕然勒铭”之后,北匈奴一蹶不振,南匈奴则逐渐内附汉朝。此时的南匈奴,并未全盘汉化,依然维持了旧时的部落制度,自设单于,分散而居。

    汉廷则以

    “并州刺史”与

    “护匈奴中郎将”监视之,严密提防。匈奴降汉以后,鲜卑兴起,南匈奴也逐渐式微,但势力犹在,多次以并州为大本营进行武装活动,侵袭周边的郡县。

    河东地区,就曾多次遭遇匈奴人的洗劫。这是游牧民族的通病,他们不能像汉人一样,种植农作物,一到冬季便开始面临粮食短缺问题。

    但他们现在归附大汉,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除了匈奴之外,羌人亦曾袭扰河东。

    “先零羌”在西汉中期在后世的青海一带活动,东汉初年,迁至天水、陇西与扶风一带居住。

    这时羌族既居关中,入寇路径无疑是

    “自西向东”,与匈奴的

    “自北向南”又有不同。除了南匈奴与羌胡之外,并州另有屠各,也时常侵扰河东百姓。

    屠各被各类史料称作

    “匈奴种”,分布比较广泛,错落杂居在凉州、并州、河北地区,按后世学者考证,大约有八种之多。

    屠各的名称,来自匈奴休屠王一支。在迁徙过程中,出现

    “休屠各”、

    “休着各”、

    “休着屠各”等称谓,最终简化为

    “屠各”。一说屠各混入鲜卑,

    “独孤氏”即屠各之音转。屠各在《三国志》及引注材料中曾多次出现。

    比如董卓的军队当中,便有匈奴、屠各二族,与他的并州牧身份相对应。
    第(2/3)页